大家知道,白犀牛四肢粗短,皮厚個子很大。頭前端一前一后長有二只粗壯的長角,很是威武,連獅子大象都不敢惹它,一般沒有天敵,雖然如此威猛,但卻懼怕虻蠅、蚊子等吸血昆蟲的侵擾,為什么呢?
原來,犀牛雖有盔甲般的表皮,但在表皮的褶皺之間,皮膚卻非常嫩薄,常遭叮咬,犀牛既沒有其它動物用來甩動驅趕蚊蠅的長尾巴這一有效武器,又沒有靈長類靈活的四肢可以抓捕,只能無奈地在泥塘里打個滾,把身體表面涂滿泥巴來防御。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犀牛滿身是泥顯得臟兮兮的原因之一。當夏秋季蒼蠅最多,又沒有泥巴可以把身體糊起來的時候就顯得很難受,真是無可奈何,此時,飼養員就會用蒼蠅拍輕輕地幫助犀牛拍打,驅趕蒼蠅。這樣做既會拉近人與動物的感情,又能保證動物的健康,一舉兩得。每當這時犀??倳醒笱蟮匚㈤]上眼睛,有如享受按摩,只需一會功夫,就能拍打好多蒼蠅呢。
有人會問,那么它生活在非洲原野時怎么辦呢?原來它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叫犀牛鳥,常停在犀牛背上,幫助啄食那些害蟲。保護犀牛不受侵害,同時也填飽了自己的肚子,它們這種合作生活,生物學上叫做“共生”也就是兩種不同生物在一起謀生?;ハ嗟靡?,又互不干猶。其實我們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千萬種生物共有的家園。我們應學會與其它物種同生共榮。
相關鏈接:
世界上共有5種犀牛,亞洲有3種,非洲有2種。
獨角犀分布于印度和尼泊爾。體型巨大,體長4米,體重3噸以上。皮膚上有無數圓結節,形似鉚釘。雌雄都有犀角,但角不太長,最長60多厘米,圓徑達50多厘米。
爪哇犀現在僅殘存在爪哇,數量不超過50頭。體型較小,體長3米,體重不到3噸。體被小形多邊形的鱗狀折皺,沒有圓節。雄獸有獨角,角長27厘米,雌獸無角。
蘇門答臘犀分布在緬甸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蘇門答臘等地。它是犀牛中體型最小也是較原始的一種。體長2.5米,體重2噸左右。它具雙角,一前一后,前角長82厘米,后角短三分之二。它在出生時身上披毛,故又稱披毛犀。
黑犀分布在非洲東部和南部。它體長3.7米,體重近2噸。具雙角,一般長50多厘米,有的長達130多厘米。黑犀圓耳殼,邊緣有毛。
白犀分布在南非,目前在南非自然保護區和克魯國家公園尚有上千頭白犀,經過保護,數量已在漸增。白犀是體型最大和進化最完善的一種犀牛,體長5米,重4噸。它的前角最長可達160厘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