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。
一頭獠牙突出、體重150千克左右野公豬,關在鐵籠中,它不甘心失去自由,東拱拱、西撞撞。一天它終于弄壞了鐵籠逃了出去。飼養員聞信帶了繩、網、杠棒種種工具,追趕“逃犯”,那頭野豬看見那么多人向它包圍過來,調轉頭,一個勁往樹林中鉆。后面追捕的人員拚命追趕也追不上,眼看著它消失在密林中,追捕人員只得沿著野豬開出的那條不是路的路,艱難地緊追不舍。出了樹林,野豬也不見了。原來它早已越過小河,到了對面田野里。正好獸醫帶了麻醉槍趕到,“砰”地一槍……這頭剛獲得1小時自由的“逃犯”又被關回籠舍。為了安撫它,人們找了幾頭母豬給它作伴,后來還繁殖了幾窩一半野豬血統的崽,不少飼養場還搶著要這些崽,說用它改良家豬品種可以多出瘦肉。
野豬非常勇猛,素有“拼命三郎”之稱。猛獸也對它避讓三分。野豬雖以素食為主,但決不放過可以捕獲到的任何動物,甚至體型不比它小的熊。野豬還是捕魚能手,不單能下河塘把水攪渾了捕魚,還能下海捕食海魚,野豬還善于捕蛇,會像吃面條一樣把蛇囫圇吞下,即使是毒蛇也傷不著野豬。
野豬屬一共有野豬、鹿豬、非洲野豬、疣豬、大林豬5種,都是地球東半球的產物。分布在歐、亞、非三大洲。其中大林豬體型最大,體重可達180千克,分布在非洲森林中。疣豬體重150千克,產在熱帶非洲,和其他野豬不同,它只生活在空曠草原,而且白天活動,它的腳長,眼睛長在額頭部,臉上有腫瘤狀的突起,犬齒大而彎曲,雄的犬齒達30厘米以上。牙齒是對抗獅子、豹的武器,它跑的速度極快,時速可達50千米,快跑時尾巴高高舉起。疣豬喜歡泥浴,平時占領土豬的巢為窩,晚上臉朝著洞口睡覺。常集小群活動,春季交配,懷孕期170余天,每胎產3仔。
非洲野豬重約80千克,分布在熱帶非洲馬達加斯加林區。
體型最小的是鹿豬,產在東南亞的印尼的蘇拉威西島。體重約50~60千克,上犬齒穿破皮肉,從口鼻頂部伸出,然后向后彎曲,下犬齒也向上生長,4只長牙使人想起鹿角。它善于游泳,身上幾乎無毛,膽子很小,因數量極為稀少受到保護。
豬是人類馴養最早的家畜之一。它的優點很多,對人類貢獻也極大,但人們卻常把它喻為“懶惰、骯臟、愚笨”的動物,這既不公平,也不符合科學。
野豬
非洲疣豬
鹿豬
非洲野豬